双溪镇

来源: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 2023-09-15 10:4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双溪镇位于屏南县东北部,距屏南城关18公里,地处鹫峰山脉中段,与政和、周宁县毗邻,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城区建筑面积1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人口近1.7万人。全镇最高海拔1453米,平均860米;年均气温13—19℃、年均降雨量1626—2301毫米,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双溪镇发祥于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因东西两溪绕城西流归鸳鸯湖而得名,宋初(公元960年)即称双溪,至今已历1106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古屏正式分治,1735年至1950年,共215年间,双溪镇曾是屏南旧县治,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厚重悠久,民俗民情民风纯朴。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重点镇、福建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等荣誉称号。

  双溪镇发展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历经千余年的文化沉积,行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之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双溪古镇风貌可概括为“一塔一湖一月老,两寺两庙两廊桥,三祠五厝廿七巷,风景最亮在民俗。”分别对应瑞光塔、鸳鸯湖、月老峰景区、建于宋代的灵岩寺、北岩寺,文庙、城隍庙、陆、薛、张三宗祠等人文自然景观。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双溪古镇之内,鹅卵石道路纵横其间,虽然建筑面貌多有改观,但街巷格局保持完整,现存传统风貌建筑区约75000多平方米。旧城区之内,大多为明清以来古民居建筑,以旧县衙为中心,北侧高处从东而西,主要分布有城隍庙、文庙、宗祠等公共建筑,以及错落其间的几十家百年老字号店铺,房屋、商铺、祠堂书院,沿街的老字号店铺主要经营笋干、菜干、猕猴桃酒、米烧兔等土特产以及泥鳅汤、秋色锅边、鸳鸯果、一捧雪等风味小吃。

  除了独特的物质文化之外,双溪古镇的非物质文化也体现了南北文化的精华。主要有舞香龙、游铁枝、踩高跷、古城隍巡游仪式及全国稀有的鼓亭音乐,其中双溪元宵灯会被公布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铁枝表演、鼓亭表演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

  近年来,双溪镇依托境内国家5A级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旅游资源,紧紧抓住古县城传承下来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赋予的生态资源及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全域旅游大格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定位,打造文创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文旅小镇。通过推进温泉康养旅游项目、中山街美食开发项目和完善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安泰艺术城、薛府艺术中心等周边旅游配套设施,有效整合前洋、郑山、北村、樟岭等村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文创旅游等旅游资源,持续提高双溪镇的旅游品味,推动双溪餐饮、住宿业发展和农产品、土特产、旅游用品销售,旅游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旅游产业化不断提升。

附件下载: